图/文:余静 审核:王君涛
为充分发挥外出培训的辐射带动作用,将前沿教学理念与实践经验转化为提升物理学科教学质量的动力,2025年9月8日,通识教育学院物理教研室在学院会议室306开展外出培训成果转训活动。本次转训由此前1-8月参加外出培训的所有老师一一进行转训,确保“一人参训,人人受益”,本次活动由物理教研室主任贺颖主持,物理教研室全体教师参加。

为确保转训效果,贺颖、薛小翠、许超、邹丹等老师在培训结束后,历时一周对培训内容进行系统梳理与整合。从 “物理学科前沿动态”、“AI赋能课程思政教学设计”、“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AI应用”三大模块入手,筛选出与我院物理教学实际高度契合的内容,进行转训。
“单纯复述培训内容不够,关键是要结合我院‘非物理专业大学物理课程占比高、工科特色鲜明’的特点,提炼出能直接应用的方法。”物理教研室主任贺颖在筹备阶段表示,确保每位参训教师都能 “听得懂、用得上”。
转训活动中,贺颖老师围绕“物理学科前沿动态”展开详细分享。她结合吉林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张汉壮的专题报告——如何做新时代好老师,用通俗的语言解读了基于自主建设的AI赋能育人模式,并重点介绍了“课程+教材+获奖之标志的课程之基石,内涵+方法+过程之实力的育人之载体”。基于如何做个AI赋能时代的好老师,为各位老师提供了新的思考。

在“AI赋能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模块,薛小翠和邹丹老师分享 AI技术赋能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与创新方法以及基于AI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创新与多元评价体系构建做了深刻转述,其中核心内容是教师应保持“心中有思政,处处可思政”的核心观点,借助AI工具能够给课堂改革创办法,构建教学成效优评价的体系,实现课程思政教学能落地,让青年教师的态度从觉得课程思政就是‘贴标签’,转变为用 AI 能让思政元素自然融入专业教学,还能提升学生的参与度。


最后,在 “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AI应用” 模块,许超老师基于数智赋能高校实验室——实验室建设与管理AI应用初探内容做了详细的报告。首先,为各位老师解释清楚了数字化与信息化的要义,避免各位老师出现概念混淆,强调智能系统的本质特征——自学习能力。其次,展示了实验室数值化应用,实验教学中可利用AI赋能实验内容设计、过程控制和结果预测,实现技术创新。未来也可以推动实验教学从经验向数据、验证向创新的范式跃迁,构建虚实融合实验环境、自适应教学和多元评价体系,转训内容也为物理教研室全体教师的实验教学方案提供了新渠道。

“这次转训不是‘终点’,而是我院物理学科教学改进的‘起点’。” 物理教研室主任贺颖在总结时强调。“原本以为外出培训只是个别教师的收获,没想到通过转训,能让所有教师都学到实用的方法。” 一位参与转训的青年教师表示。此次转训活动,不仅实现了 “一人培训,人人受益” 的效果,更凝聚了我院物理教师团队的教学共识,为后续推动课程改革、实验教学升级、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将继续完善 “外出培训 + 成果转训” 机制,让更多前沿教学理念与实践经验在学院落地生根,助力物理教研室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