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质量,扎实推进品牌课程建设,德法课程组于9月25日上午在明志楼南306会议室召开了第二次集体备课会暨品牌课程建设推进会。课程组全体教师参加会议,会议由德育教研室主任樊静主持。

本次会议内容丰富、议程紧凑,主要围绕示范课展示、教学思路分享与读书分享三大板块展开深入研讨。
第一项议程:示范引领,精研课堂。全国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教学展示中特等奖获得者王婉菲老师以《为何要树立高尚的人生追求》为题,全体教师进行了一场精彩的示范课展示。随后,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教授、陕西省价值哲学学会副会长、陕西省伦理学研究会副会长孔润年教授对示范课进行了专业、深入的点评,他充分肯定了王老师的教学设计亮点,并就如何进一步优化课堂互动、深化理论阐释和增强教学的知识性提出了宝贵建议,为全体教师提供了高水平的教学示范。

第二项议程:集思广益,创新教法。马哲老师围绕课程第一章内容,系统梳理了知识体系与教学重难点,并重点分享了“案例溯源法”教学思路。该方法以案例为牵引,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案例的社会背景与现实影响,主动关联课本理论,最终由学生自主完成案例分析与课堂讲述,实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建构”的教学转变。这一注重能力培养与课堂翻转的创新模式,引发了与会教师的强烈共鸣。大家纷纷结合各自教学实践,踊跃补充见解、拓展应用场景,在集思广益中进一步丰富了该方法的实施策略,形成了多项可推广、可落地的教学成果。
第三项议程:阅读分享,文化浸润。会议最后环节为《明德文化概论》专题读书分享会。多位教师结合前期自学与教学实践,畅谈阅读体会,分享将明德文化融入德法课的教学设想。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与会教师聚焦“如何将明德文化有机融入德法课教学”这一核心议题展开深入研讨。孔润年教授在总结发言中,系统阐述了明德文化的核心精髓与当代价值,并以其深厚的学术素养,为全体教师指明了将传统文化基因有效植入德育课堂的实践路径。他强调,要坚持以文化人、以德育心,在知识传授中实现价值引领的深度融合,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本次会议不仅是教学经验交流的平台,更是凝聚共识、明确方向的推进会。通过示范观摩、思路碰撞与文化浸润,课程组进一步明确了品牌课程建设的着力点与实施路径,为持续提升德法课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下一步,课程组将持续深化教学改革,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